如何培養你的鏡頭感,仔細想了一想,這確實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而且因人而異,每個人有不同的觀察方式,不同的審美情趣。
首先,什麼是鏡頭感?簡單一點說就是「眼睛+大腦=鏡頭」。
我們拍攝的時候總是用眼睛先觀察被拍攝物,這是第一步,然而這第一步好多朋友就沒有注意到我們的眼睛其實有缺點的。
首先它是立體三維的的感知,不加思索我們就知道前后,所以我們想當然的就認為鏡頭也應該知道。其實鏡頭只能給你一個平面的東西。
其次,我們的眼睛是選擇性的觀察事物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一排站在一起觀察一個方向的人,像場里的客觀世界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每個人的視覺記憶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們的大腦在「作怪」。
因為每一個人的視覺興趣點不一樣。所以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鏡頭和我們的眼睛有這兩點差異,這不是鏡頭的錯,鏡頭只是忠實的還原了畫面,
所以,我們應該盡量以鏡頭的方式觀察,思考。這里有5個訣竅分享給大家。
一:為你的視平面加個框
這是一個無形的框,在你的大腦里,選擇你希望拍攝的畫面,同時也可以不斷的調整它,不要總是依賴你的取景器,習慣了之后,你會發現它比取景器快得多,方便許多倍。
二:關注整個畫面
許多人拿起相機拍攝的時候死盯著MT的眼睛,不停的拍,運氣好,看著相片就高興,運氣不好,唉。
問題在于自己忽略了拍攝的是一個畫面,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MT。你無論如何也應該習慣按下快門之前飛快的用眼掃一下整個畫面。該不該按下,那就是你的事了。
三:選擇適合的焦段
有許多朋友喜歡用中長焦,因為它的畫面效果和我們的眼睛所觀察到的十分有別,所以,非常的討好,畢竟我們不能用眼睛看到這樣的效果。
然而它把空間感給壓縮了,成為徹底平面化的平面。
廣角有這方面嫌疑,真正難拍的我認為應該是標頭,因為它有類似我們眼睛的視覺效果和透視,要想拍好就需要拍攝者有極好的觀察能力,這促使你需要在自己的眼力上不斷的提高。
片子拍得不好很容易看出來,有助于我們反醒提高。所以,盡量用標頭拍,該走的時候多走走。
如果有興趣,我們翻開世界有名的時裝雜志,人物類雜志,會發現 90%的片子都是用35~85mm(相對于35毫米相機)的焦段拍攝完成的。
四:多走走,前后左右都無妨
移動的時候不要忘記觀察主體的前后,切不要因為我們的鏡頭好,把它虛化了事,這樣原本非常有意義的前后景,讓你給扔了,這不僅僅浪費的是錢的問題。
五:培養視覺透視感
這一點對于拍攝靜物,建筑,以及希望拍產品廣告的朋友非常有用,人眼的視角非常寬大約有135度左右,然而我們視覺重點卻非常的小。
同時我們的大腦已經對透視做了適度的校正,所以,有時我們往往忽略了透視的影響。
當我們希望取得一個畫面的時候,應該多觀察拍攝主體前后的范圍,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需要它到什麼程度。以至于通過鍛煉,可以直接做出判斷「我要用××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