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繁花似錦,只要是不颳風的天氣,在有花朵的地方,總能看到拍照片的人。
拍攝盛開的花朵,攝影小白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胡亂拍照」。
所以,花朵雖然好看,但是花朵的照片卻不好看。
本期攝影點評,侍墨從粉絲上傳的照片當中,甄選出有代表性的作為「例圖」。
從拍照新手的角度出發,分析常見的拍攝失誤,分享實用的攝影技巧。
用5句拍照口訣,幫助攝影新手,提高照片質量。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幫助熱愛攝影的你。
這張照片拍得挺好。
我能找到4個優點。
其一,攝影主體很明確。
攝影主題就是這朵盛開的玉蘭花,一目了然。
其二,攝影構圖很簡潔。
三分法構圖,把主體放在左側的1/3位置,花朵很醒目。
其三,曝光很准。
你們仔細看這朵玉蘭花的花瓣。白色的花瓣上,有很清晰的紋理。
白色的花瓣是很容易過曝的——如果花瓣過曝了,花瓣上就會一片慘白,細節就沒有了。
其四,這個深色的背景,可以弱化枝條的存在感。
玉蘭花的枝條顏色挺深,很容易形成「線條感」。
如果攝影背景也是深色的,那麼同樣是深色的枝條,線條感就會很弱。
這也有利于突出攝影主體。
和上一張照片相比,這張照片的問題就比較明顯了。
首先,是設定主題上邊的光影不對。
我們看花的習慣是先看花蕊。
離鏡頭最近的這朵花,應該是攝影主體。
但是,這朵花有一大半都在陰影裡。
花朵中間發黑,導致花蕊不明顯。
主體上邊有大面積的陰影,確實挺影響拍攝效果的。
其次,這張照片的拍攝光線太強。
所以明暗反差很大,所有花朵的花瓣邊緣都有「過曝」的現象。
仔細看,花瓣邊緣都是「白到發亮」的效果。
過曝的部分,花瓣的細節沒有了。
拍攝花朵特寫,必須要有細節支撐的——
花蕊要根根分明,花瓣上的紋理要清晰可見。
這張照片是在花樹下向上仰拍的。
看拍攝角度,都快垂直了。
鏡頭越「高挑」,花蒂的存在感就越強;
枝條也會擋在花朵前面,線條的存在感也會很強。
所以,我們看到的效果是:
其一,看花滿眼。
花朵特別多,不知道哪一朵才是攝影主體,找不著重點。
其二,照片中全是線條。
枝條擋在花朵前面,枝條比花朵還顯眼。
這也是攝影新手經常會犯的錯誤——
因為看花滿眼,所以找不著攝影主體,沒有重點。
枝條還挺多,眼花繚亂。
春天花朵盛開的時候,就是「看花滿眼」。
但是,看在眼裡的花朵,不可能全都拍進照片裡。
拍照片,必須要有明確的攝影主體;
我們看花朵的視覺習慣,也是要「抓重點」的——你仔細想一想,你每次看花朵的時候,是不是先盯著花蕊看?
拍照片也應該這樣,
別貪多,抓重點。
如果像圖4這樣直接糊一臉,那照片肯定不好看。
因為沒有重點,花朵就顯得很淩亂。
我們可以順著花朵的枝條,挑選開在枝頭末端的花朵,作為攝影主體。
切記,不要上來就拍。
在拍片之前,仔細選一選。
拍花朵,花朵肯定是攝影主體。
枝條和葉子就是攝影陪體。
我們看大戲,主角和配角的戲份是有明顯劃分的。
配角肯定不能搶主角的戲。
拍照片也是這樣,不能讓枝條和葉子的存在感太強。
攝影陪體不能「搶鏡」。
如果你拍的花朵照片裡,滿眼都是枝條……那麼花朵的存在感就太弱了。
你的花朵照片裡全是線條,也會破壞美感的。
春天拍花朵,怎麼可能不拍到樹枝呢?
樹枝就是線條,樹枝越多線條感越強。
所以,如果你不會安排線條,那就讓照片裡的樹枝少一點。
如果你想嘗試著學習安排線條,那就儘量讓照片中的樹枝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
或者,利用點測光壓暗攝影背景,弱化樹枝的存在感。
攝影新手拍花朵,有一個特別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花朵拍得「滿屏都是」。
攝影主體的周邊沒有留白,花朵鋪滿螢幕,照片看上去都沒有「呼吸」的空間。
就好像是把面膜敷了滿臉,連喘氣的地方都沒給留……花朵好像要從螢幕裡溢出來一樣。
拍攝花朵照片,尤其是拍攝花朵的特寫,
花瓣的細節很重要,花朵周邊的留白也很重要。
一定要給觀眾留下「呼吸」的空間。
攝影,是離不開光影的。
我們拍花朵,一般都會選在白天,有陽光的時刻。
選擇攝影主體的時候,要挑花瓣上有光線的,不能讓花瓣上有大面積的陰影。
好鋼用在刀刃上,好光當然要放在主體上。
花瓣上有光,花朵的顏色才會更鮮亮;
花瓣上有光,細節和層次感才會更強。
逆光可以把花朵拍攝出層次感,順光可以拍攝出更多的細節——如果花瓣上有大面積的陰影,拍攝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花朵照片肯定就不那麼好看了。
主體不貪多
陪體不搶鏡
線條不淩亂
畫面不要撐太滿
光影「亮」在主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