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自己第二個孩子,我們影像中的娃也就不再那麼孤單。
作為父母總想給孩子留住點什麼,現場的條件也足夠我們可以為他們用照片的形式來記錄並且留下一點珍貴的成長記憶。
那麼,如何拍好兩個孩子,這就是我們需要放到眼前的畫面。很多的家長其實被傳統拍攝思想深詬,總希望孩子能看著鏡頭,不看的時候也提醒,用語言來強迫。
試想,一個被強迫的孩子是很難擺脫尷尬,在他的潛意識裡會有一種不自在的神經,讓他無法放鬆。要想拍好一組孩子照片,那麼就需要做到二精三注意。
我們在拍攝孩子的時,相比之下景會比人好控制。所以,當你選擇拍攝的時候就要提前選好地點,要提前對拍攝地點有所知,這樣才可以能大致知道自己將來能拍出什麼的效果。
也能根據場景來設計一些主題,讓畫面更加的深入人心。比如上面這張圖,姐姐在背起弟弟的時候,雖然很吃力,但是畫面的溫度會時時刻刻的感動著我們。
之前我們說了,很多人都希望孩子跟著自己的方式來表達畫面,而採用直接讓孩子看相機,這樣的方法並不可取,但是我們可以引導他們通過遊戲的環節來表現生活,這樣就放鬆和自然多了。
所以,在拍攝的時候我們需要根據之前了解的場景和畫面感設計一些可行的,可以互動的環節。
比如這張在階梯上,姐姐吹奏著樂器,而弟弟認真的看著甚至聽著的感覺,就完全讓我們感受到陪伴的美好,加上這個喜陽光的渲染,畫面也極其的溫馨美好!
通過日常生活設計,讓畫面更具日常而溫暖,除此之外,其實也可以通過生活的樂趣或者幽默來為畫面增加一些氛圍。
比如上面這張圖,兩個孩子都非常認真在跨步走,畫面非常的童趣而不失幽默,讓畫面從安靜中頓然生動起來。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拍攝的時候不知道用什麼設備,如果是手機,我覺得儘量避免高炫光或者逆光,畢竟手機的抗逆光效果不好,採用側光或者順光會比較好。
如果家裡有相機還是採用相機來拍攝,這樣畫面細節也會更加的豐富,相機面對的復雜的環境也能遊刃有餘。
至于鏡頭的選擇上,要看我們所處的地方,要是室內且空間小,那儘量採用廣角,這時候需要注意的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避免廣角帶來的畸變帶來人物變形,在這裡可以推薦35mm定焦。
如果空間不是特別的小,也可以採用50mm的鏡頭,這只頭在室外的效果也非常棒,最重要的是,這個頭光圈在1.8規格的50mm鏡頭價格也便宜,在六百到七百之間,也很適合家庭人像使用,經濟實惠。
當然,如果外景你希望有很好的空間壓縮感,這時候就需要一隻長焦鏡頭,比如70-200mm的鏡頭來對畫面背景進行壓縮,以突出主體。
如果大家手中沒有足夠的鏡頭,那麼就要根據自己手中的資源,選擇恰當的場景,把自己的設備的功能發揮到極致,這樣我們也可以獲得比較好的照片。
角度能引起視覺變化,不同的角度能給畫面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我們在拍攝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多移動,多變化景別和角度,來尋找最佳的拍攝位置和角度。
比如這張照片,採用了低角度,讓草地作為前景,幾乎畫面的三分之一處都是草地,以此來引導主體的出現,畫面也非常的簡潔實用。
而這張照片則採用前景引導的方式,將畫面的前面採用虛化來進行遮擋,利用透視過去縫隙以及車和站牌之間的通道來引導主體,安靜而從容,美中帶有神秘。
接著這張照片採用了畫面的一半,將實體景與水面的影子進行對比,一實一虛,讓畫面無意間形成了一種對視,安靜而生動。
因此,我們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多走動,讓人物主體在畫面不斷變化景別,確定好了之後再進行定格,這樣就可以保存更多好的照片,也能豐富自己在拍攝角度和構圖上的積累。
攝影人一直離不開的就是光。所以,拍攝孩子除了要有好的故事感和構圖之外,也需要用好光線,可能大家都明白拍攝黃金時間一天有兩天。
太陽升起和降落時候,光線相對會比較柔軟,這樣畫面的色溫就會偏暖調,對于這種家庭情感片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環境光線。
所以,我們在拍攝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利用好這樣時間段的光線,一切的準備都在這短暫的時光拍出好的作品。
實用逆光的時候,我們人物的輪廓外邊,尤其是頭髮絲會有一條非常亮的高光區,也是非常漂亮的高光。
因為是逆光,所以我們的面部會有一顯得有一些黑,這時候我們就要適當的補光,採用反光板或者白色的泡沫板都可以。
當然在拍攝的時候也儘量採用相機的原始格式,相比jpg,我們在後期能調整的空間也會大很多,一些拍攝中不足也可以得到修復,儘管這樣是可以,但我還是說如果前期能做好,就不要留到後期。因為,畢竟後期的工作量越大,作品和想法的還原度越低。
總結一下,家庭照片最為重要的其實是情感。所以,我們在拍攝的時候要學會引導,而不是強制孩子去做,要融入的孩子玩的天性當中去,然後結合我們今天說到的2精3注意來進行拍攝,自然就能拍出既有情感又溫暖的畫面,也能讓家裡留住最美好的瞬間,讓未來能遇見自己成長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