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機飛行員康庭梓:墜毀在蒙古國的林彪專機,原定駕駛員是我!
2023/10/01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71年9月12日,飛行員康庭梓正像往常一樣坐在食堂里吃著他的午飯。

然而,他還沒吃幾口,就接到了上級部門發布的緊急任務。

副政委員潘景寅找到了康庭梓,交代他要準備好三叉戟256號的飛行任務,去山海關接林彪一行人回京。

當時毛主席已經不再乘坐飛機了,所以林彪儼然成為專機任務當中的頭號人物。

因此,這次任務非常的重要,對康庭梓來說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可讓康庭梓沒有想到的是,他最后沒能成功地執行這項任務,卻也因此逃過了一劫。

當年的親歷者,飛行員康庭梓

1980年,一個正在農場勞作的男人放下了手中干活的工具,目光緊緊地注視著前方。

原來,是他托人去城里給他買的報紙送到了。

拿到報紙之后,男人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他的工友從他身邊經過時,忍不住調侃了幾句:

「老康,你都在地里干了幾年的農活了,還沒放下你從城里帶來的臭毛病呢,買報紙不如買幾個饃。

這個被稱為「老康」的男人并沒有理會他,只是死死地盯著報紙上的一句話,仿佛恨不得將報紙盯出一個洞來。

片刻之后,他將頭埋進了報紙里。

再抬起頭時,他卻已經淚流滿面。

圖片源于網絡

這個讀報紙的人名叫康庭梓,1939年出生在河南鞏縣的一個小山村當中。

在當時,許多人連自己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更別提讓孩子上學了。

但康庭梓卻是個特例,因為他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天賦。

因此,父母一直供他讀到了高中。

1958年,康庭梓高中畢業之后,正好趕上了飛行學校在河南招飛行員。

康庭梓聽說當飛行員每個月可以得到七塊錢的補貼,而這筆錢對于當時他們那個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

于是,康庭梓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參加了招飛體檢。

康庭梓的文化成績和身體素質都很不錯,所以十分順利地通過了招飛體檢。

很快,錄取通知書送到了康庭梓家,他正式地成了我國第一批特招的飛行員。

康庭梓知道這是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所以他訓練和學習時非常認真。

為了提高身體素質,他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跑步,等到其他人睡眼惺忪的床上爬起來時,他已經跑完五公里回來了。

為了能夠熟練地掌握復雜的操作流程,康庭梓將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詳細地記在了筆記本上,吃飯時都不忘掏出來看看。

就這樣,在五年之后,康庭梓得到了每門都是第一的好成績,得到了上級部門的提拔,直接被調到了專機組,負責執行首長們的日常飛行任務。

1971年,他接到任務,被指定為256號三叉戟飛機的第二副駕駛員。

對此,康庭梓感到十分的興奮,因為就當時林彪的身份地位來說,能夠執行這項飛行任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可是,當天凌晨,飛機就突然提前起飛了。

彼時,本該一同上飛機的康庭梓還在睡夢中。

等他接到消息匆忙趕到機場時,就看見了令他震驚的一幕。

預定于第二天早上起飛的飛機此時艙門大開,一行人正匆匆忙忙地登上了飛機。

康庭梓不明白這一舉動背后有何深意,他當時甚至還以為任務計劃臨時有變,機組不需要他這個第二副駕駛員了。

256號專機離奇墜落的真相

自從1971年,256號飛機凌晨突然提前起飛之后,康庭梓的心情就十分地沉重。

最開始,他猜測計劃臨時有變,而他的級別太低,所以并沒有通知到他飛機就起飛了。

可當他看到機械師和領航員也被留在地面上的時候,他就明白,事情遠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

因為在飛機上,機械師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機械師的話,連飛機的艙門都打不開。

可256號飛機起飛時居然沒有帶上機械師,這就十分反常了。

對此,眾人都十分地擔憂,畢竟他們是一個機組的人,如果飛機出了什麼故障,他們幾個人的工作都會受到影響。

那天晚上,留在地面上的五個人誰都沒敢合眼,就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等到飛機的消息。

在他們的期盼中,256號飛機終于有了消息,但卻是一個天大的噩耗。

原來,1971年9月13日,256號專機從山海關強飛之后,就在蒙古境內墜落了,飛機上一共九人無一幸免。

據目擊者稱,當時這架飛機的狀態就十分奇怪,飛行在黑夜里竟然沒有開燈,并且越飛越低,似乎是迫降的。

而隨后,根據軍方的調查,一個更為恐怖的消息傳來了。

原來,這趟專機的目的地并不是北京,而是經由蒙古飛往蘇聯。

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康庭梓很是驚訝,原來在不知不覺間,林彪等人居然籌備了這麼詳細周密的一個計劃。

可突然,康庭梓的腦海中靈光一閃,回憶起了起飛前的兩件怪事。

當時康庭梓并沒有特別重視這兩件事情,如今,他仔細想來才發現,其實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這一切還要從事發的前一天說起。

1971年9月12日,康庭梓所在的機組接到去山海關接林彪的任務。

因為林彪的身份,整個機組對待這次飛行任務十分地重視。

但是在為飛機起飛做準備工作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

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關于飛機加油的問題。

當天晚上8點15分,256號專機平穩地降落在山海關機場。

之后,在做「飛行后」工作的時候,潘景寅突然來了,還讓人直接將飛機的油量加到17噸。

從山海關到北京最多只需要12噸油,多余的油留在飛機上也會增加飛機的負荷,這麼做實在是沒有必要。

隨后,第二件不同尋常的事情就出現了,那就是潘景寅對于加油一事的態度。

康庭梓對這道命令十分地疑惑,便立馬詢問潘景寅:

「為什麼要加17噸油?我們明天要飛去哪里?」

對于這個問題,潘景寅并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選擇了含糊其詞地轉移話題,說:

「等會兒開個會,我們來商討一下航線的問題。」

不過,這項任務加17噸油并沒有那麼容易完成,因為山海關機場加油導管的管口與飛機上的接頭不匹配。

這樣一來,就只能采用耗時更長的重力加油法了。

考慮到當時已經九點,機組人員也還沒吃飯的情況,潘景寅最終拍板決定:明早再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這個原因,飛機最后只加了12.5噸油,而這少加的4.5噸油,可能也是導致飛機墜落的原因之一。

事發之后的處境

其實,在飛機起飛之前,林立果和劉沛豐兩個人的舉動也十分的反常。

首先就是劉沛豐,他開車來機場的時候,因為比較緊張認錯了路,還繞著機場走了一圈。

并且在下車之后,他的手上還拎了幾個小包,這些東西吃飯休息的時候都沒離開過他的視線。

同樣,林立果的行為也很是可疑,經常避開機組人員的視線,一副鬼鬼祟祟的樣子。

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場精心策劃,預謀已久的計劃。

想到這里,康庭梓心中暗自慶幸,還好自己沒能登上那架專機。

可就在康庭梓沉浸在劫后余生的慶幸當中時,山海關機場的海軍人員就找上門來了。

康庭梓他們雖然并沒有登上飛機,但當時林彪這件事實在是太大了,由于種種原因,他們自然也成為弄清墜機事件的「嫌疑人」。

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們把這件事回憶了無數遍,身邊的家人也因為這件事無數次地奔走。

最終康庭梓徹底失去了飛行員的資格,被安排到鄉下農場進行勞作。

他的愛人也因為此事無法再工作,日復一日等待他回家。

終于1980年,鄧公的一次訪談,讓他們的回家之路有了希望。

一次鄧公在接見美國著名雜志編輯厄爾·費爾的時候,對方問到了鄧公對于林彪墜機事件的看法。

鄧公回答說:

「據我判斷,飛行員是無辜的。

這一點,根據康庭梓對飛行前的回憶也可以得到印證。

如果潘景寅事先知道這架飛機是用于叛逃,那他說什麼也會讓機械師把油加滿。

鄧公的這次訪談被刊登到報紙上,也為康庭梓等人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80年從農場走出來之后,康庭梓回到了故地。

經過了幾十年之后,山海關機場早已改頭換面,從內到外,所有的設施都煥然一新。

從前那些顛簸的跑道,如今也變得開闊平坦。

其實,當初因為審查的原因,不能再做飛行員之后,康庭梓也消沉過一段時間。

但他卻沒有因為這件事情埋怨過國家,因為他知道這些審查都是必要的流程。

同時,他也堅信,國家一定會給他們一個很好的交代。

幸運的是,他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