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學攝影的人,都會很努力地去研究相機和鏡頭,甚至後期。當然這些是需要懂得,但是真正決定作品層次並不是這些。
要知道,攝影作為一門藝術,而相機使用只是非常淺顯的操作層面上的東西。這些只要假以時日,使用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可是同樣是使用了好幾年的人,為何到現在依然拍不出更加美麗而富有層次的攝影作品呢?除了技術上不嫺熟,更重要的他在拍攝過程中缺少「思維」,大部分新人會忽略,而只是簡單地用快門記錄著一個場景,僅此而已。
在攝影的選題上,不管是什麼門類的拍攝,我們都應該具備一種潛意識,這種潛意識會讓你為了拍一次照片,去提前規劃好一些拍攝的細節,去做一些相關的準備,我們把這一切的行動過程成為,你是否具備攝影思維的,那麼,我們要如何提高自己的這方面的意識呢?
一組攝影作品的創作,哪怕只有你和模特兩個人,都可以稱為是一個小劇組。那麼,攝影師可能所兼職的職務就會很多。畢竟,大部分人面對的都是非專業模特。
所以,攝影師需要承擔一些主題前期規劃、溝通、服裝道具的準備、以及協調工作。甚至,必要的時候,還需要提前勘景,這個在主題拍攝的時候是有必要的,畢竟環境對畫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拍攝過程中,還要注意引導模特,我們提倡鼓勵式的去引導,當妹子聽到你的表揚之後,當然會有信心,必要的時候你可以給她一些表現比較好的照片,來讓她找回信心。
除此之外,還需要對畫面的構圖現場把握,這裡要包含構圖、情緒以及色彩等等,讓鏡頭定格畫面能跟上你心裡規劃的那個效果去走。
這一點非常重要,尤其是剛剛學習攝影的人,簡單地說這叫目標管理,相比那種放鴨子式的拍攝,更加有目標性,訓練這個過程是縮短自己的想法和實操的距離。如果,不這麼要求自己,拍攝或許只不過是黑貓遇到死耗子的運氣罷了。
一張照片的環境拱托,就像一場電影裡的音樂一樣重要。當需要激烈的時候,就會激昂的;當你悲傷的時候,就會有緩慢而悲情的曲調。
這些背景會烘托整個畫面的情感氛圍,而環境烘托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焦外色彩的控制和把握,這時候主要是通過鏡頭的虛化和色彩的比例搭配,來完成主體背景的烘托。
還有一種方式,主要是採用光線來營造畫面的層次,比如我們室內拍攝的時候,會在主體背後採用光束,來給畫面增加層次和氛圍,不僅僅在背景不死黑,還給讓背景活起來。
大家都知道,一組照片讓人有認同感,主要是要傳遞一種情感,儘管照片不能開頭,但是她也可以是有故事、有情緒的。
在拍攝中,我們要引導模特進入一種故事情景,主要是通過這個情景,讓她的情感能夠自然地流露出來,這時候我們拍攝到的就是一個有故事,有情緒的影響,相比枯燥的擺拍,會更加有感染力。
再說,通常這樣可以形成一個過程,每一張照片,都是這個故事裡的一個片段。當一組照片呈現出來的時候,對于人的內心會更加有衝擊力,這是單圖所不能及的。
我一直都認為,後期就像人的衣服,它主要是用來潤色和修飾的。可是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拿出來說,就是很多初學的人因為不了解會很強調後期,這樣就容易讓原有畫面丟失一些細節。
所以,在後期的調教過程中,儘量少動圖,或者說減少修飾圖片的步驟,不要破壞原有的光線和質感,並且還要再次基礎上去潤色,讓畫面更加的乾淨,突出。
只有這樣,我們的才能獲得一張真實而完好的照片。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想拍好一張照片,其實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思維,或者說想法,相機的的使用,那是相對比較初級的,而作品的高度往往是思想層面的。
只有在攝影的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攝影思維,我們才能更加穩定拍攝出自己喜歡的作品,而提升思維,就要從上面4點逐步完善自己的攝影系統,從而達到更好的攝影意識,提高出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