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作為美國前國務卿,且經歷了多個時代的基辛格,對世界局勢有著獨特的見解。
2023年上半年,他大膽預測:到了2049年,全球將出現3個霸主,俄羅斯不僅榜上無名,還會淪為三流國家。
基辛格的言論一出,震驚了不少人,紛紛討論其預測是否會實現。
畢竟他是在冷戰時期,成功預測中美會建交,更有利于美國發展的男子。
一定程度上,給這種說法增加了不少可信度。
基辛格所說的3個霸主是誰,為什麼俄羅斯未來會變成一個三流國家?
基辛格活了100歲,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思維和眼光與常人很不一樣。
他結合當下的世界形勢,以及各國的國情,認為20多年后,美國依然是霸主之一。
目前,不論是哪個國家出具實力排名,毫無疑問會將美國放在首位。
而美國稱霸全球的一大法寶,就是美元。
1717年,英國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金本位制度。
在該制度下,英國發行的紙幣英鎊與黃金直接掛鉤。人們在交易的時候,不用再費勁的攜帶笨重的黃金去結算,英鎊成為了貨幣的代名詞。
隨著大英帝國在海外擴張,與全球各國建立了貿易往來,許多國家不得不選擇英鎊與英國人交易。
如此一來,鞏固了英國的金本位制度,奠定了英鎊的貨幣霸主地位。
一戰后,由于美國沒有受到戰火的波及,甚至靠出售軍火賺了不少,使得世界資本中心逐漸從倫敦轉移到紐約,世界格局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遭受重創,更給了美國和美元崛起的機會。
自此,美國一躍坐上了資本主義國家的頭把交椅。
發達國家習慣了用統一的紙鈔結算,因此英鎊失勢之后,美元就順勢繼承了「世界貨幣」的位子,并與黃金、石油掛鉤,進一步鞏固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各國成了美國的「金融殖民地」,誰不聽話,就要接受該國的經濟制裁。
例如,美國通過增印美元,讓其大量涌入一個國家,沖擊他國貨幣,使得對方的貨幣迅速貶值,境內通貨膨脹得厲害,從而搞垮該國的經濟。
民眾吃不上飯,買不起東西了,自然會對執政當局產生不滿,要求他們下台。那麼,美國的陰謀也就成功了。
仗著美元的國際地位,美國割了不少「韭菜」。
雖然現在幾十個國家加入「去美元化」的隊伍中,對美元會產生影響,但要想動搖美元的地位,沒有那麼容易。
一來,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二來,現在沒有一種貨幣能強大到,立馬取代美元。
美元不被其他幣種取代,再加上美方遙遙領先的軍事、科技等方面,美國的地位就不會有多少變化。
幾十年后,就像基辛格所說的那樣,美國仍然會是世界霸主。
不過,要是美國繼續由不靠譜的領導班子執政,繼續四處挑起戰火,執行霸權主義,很可能基辛格的預測不會實現。
基辛格說的2049年的第二個霸主,是中國。
截止2023年7月20日,他以各種各樣的身份,訪問了中國一百多次。從毛主席、周總理,到小平同志,再到今天,我國每一任領導人都熱情接待了他。
哪怕100歲高齡了,基辛格也不忘來華。由此可見,他與中國的淵源很深,對中國的情況比較了解。
所以,他才會說「中國將是第二個霸主」。
70多年前,基本上沒有外國人覺得未來中國會成為一個強國。
這時候的中國,經濟上百廢待興、滿目瘡痍;軍事上尚處于空白的狀態,空軍和海軍沒開始建設,陸軍整體裝備十分落后;科技上,更是沒有什麼成就。
更要命的是,美國在中國邊境挑起了戰火。
即便作戰裝備遠遠落后于敵人,中國志愿軍仍以頑強作戰的精神,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令全世界大吃一驚。
經此一役,中國徹底打出了自己的聲望。
正如基辛格曾經所說的:
「之后的幾十年中,中國憑借抗美援朝建立的威信,始終不墜」。
從此以后,再也沒有國家敢輕視中國,這也為我國腳踏實地搞經濟、搞建設提供了穩定的環境。
經過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為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79年,中國又因為一個老人在南海畫的圈兒,實現了經濟騰飛,塑造了幾十年走完其他發達國家走了百年的路的經濟奇跡。
如今,中國不但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際話語權也日漸增強,在全球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國的幫助下,非洲一些國家慢慢改變了現狀;2023年3月10日,沙特與伊朗這對世仇,握手言和;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主張,將幫助更多國家發展。
一個強國,軍事實力也不能是短板。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國的軍事實力僅次于美國、俄羅斯,未來將會進一步提升。
基辛格的此番預言,符合中國實力的發展趨勢。
基辛格說美國、中國2049年可能成為霸主,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
但還有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國家,那就是印度。
當2023年4月,印度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時,人們不禁好奇,該國是否會依托于其龐大的人口,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
人口多,意味著勞動力多,勞動力廉價,便會吸引更多國家來投資。因為可以降低成本,資本家賺得就更多了。
所以,近兩年不少世界知名企業,去印度建廠。
外來投資的增加,對印度來說是發展機遇。利用好了,該國可以快速發展。
印度的經濟總量排第五,不少西方媒體、專家、機構稱:
「2030年左右,印度的經濟實力,將僅次于中美」。
印度躋身于世界前三,也與基辛格的預測不謀而合。
印度并沒有將人口紅利用在制造業,而是大力發展服務業,被叫做「世界辦公室」,IT、外包服務和金融方面都處在領先地位。
2023年5月,印度政府進一步推出了「數字印度」計劃,期望加速實現該國的現代化發展。
但印度發展的隱患也在人口問題上,人口規模巨大使得教育、就業、貧富差距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加。
精英教育、落后的種姓制度,將普通人家的女孩拒之門外,導致一邊是印度精英占領硅谷,一邊是國內文盲率超過50%,半文盲率也超過了35%的割裂現狀。
教育不平等,進一步固化了階級,拉大了貧富差距。
如果任由這個狀況發展,印度的低種姓和女性,會從發展潛力變為發展的累贅。
種姓制度在印度有上千年的歷史,不是一朝一夕能推翻的。更何況,它關乎到貴族們的利益,勢必不會讓其消失。
陋習不解決,會限制印度的發展。
軍事方面,印度缺乏自主研發。眼下,印度的軍事實力位居全球第四。
然而,這不是靠印度人自身的努力,而是因為他們喜歡向別國購買先進的裝備,以提高印軍的作戰能力。
印度非常依賴進口,這表明印軍永遠落后美軍、俄軍等一步。
另外,不同于中國倡導「合作共贏」,積極與周邊國家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印度可謂是把鄰居們都招惹了一個遍。
看起來除了同為美國陣營的韓國、日本,印度在亞洲大陸可謂是孤立無援。
哪怕是對存在合作關系的中國,印度始終「疑神疑鬼」,擔心解放軍會再次從喜馬拉雅山上打下來,國防開支成一個無底洞,源源不斷的吸納印度的財政收入。
若是印度不對此作出調整,縱使其經濟增長率再高,也會被龐大的軍費拖垮。
作為一個世界大國,要有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感,不是到處惹是生非。
印度的崛起有跡可循,可老牌大國俄羅斯為何會淪為三流國家?
從俄烏沖突中,可窺見一斑。
俄羅斯一直被認為是軍事實力僅次于美國的強國,俄烏剛交戰的時候,烏克蘭很快只能成立流亡政府的聲音不絕于耳。
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事情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般,俄羅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烏克蘭。
相反,小小的烏克蘭竟然不斷地消耗著俄羅斯的元氣。彷佛是197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泥淖損失慘重,錯失冷戰優勢的翻版。
究其原因,無非是1991年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一直深受美國為主的北約國家的制裁,經濟、軍事發展受限。
再加上俄烏戰爭中北約十幾個國家,對烏克蘭鼎力相助,俄羅斯很難招架。
若如基辛格之前所言,烏克蘭也加入了北約,那麼俄羅斯在歐洲可就真成了「孤家寡人」。
外部環境對俄羅斯的封鎖,將成為遏制該國發展的銅墻鐵壁。
只有擺脫了束縛,俄方才不會一直處于困境中,甚至淪為三流國家。
不過世界形勢瞬息萬變,基辛格的預言是否會成真,有待考量。
對于中國來說,從來沒考慮過成為「霸主」。
無論外界如何評價,中國都將一直堅定不移地走著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