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形成的初始階段,它還只是一堆熾熱的巖漿,地球上并沒有生命的存在,直到39億年前,地球逐漸冷卻了下來,并經歷了一場猛烈的撞擊事件,這場撞擊事件為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同時也為地球帶來了生命。
那麼這場撞擊事件究竟是怎樣一種情形,它為什麼能孕育出地球最原始的生命呢?
39億年前,一場持續了千萬年的大雨,孕育了地球最原始的生命。
相信大家對地球形成的過程都有所了解,地球是由無數個隕石的撞擊形成的,而每一次撞擊都會產生巨大的能量。
地球剛形成時,是由極多的隕石碰撞地球而形成的,地球的溫度因此達到了1200攝氏度,隕石的撞擊釋放的能量極為巨大,地球表面熔融的巖漿一片,這個地方更像是地獄。
在接下來的上億年時間里,地球逐漸冷卻,溫度下降至70-80攝氏度,地球上不斷降下的隕石也為地球帶來了一些水,這些水被稱之為隕石附帶的水,然而實際上這些水并不多。
在地球上自帶了一些水,但由于地球剛形成時溫度較高,這些水無法以液態存在,只能以水蒸氣的形式存在。
地球表面的溫度依舊很高,因此水蒸氣不會很快凝結成雨,反而會不斷蒸發,然后在凝結成雨,如此循環往復,地球上持續降下的雨一直到39億年前的持續了千萬年的時間。
這一場持續千萬年的雨為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這些水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
除此之外,這場持續千萬年的雨還為地球帶來了第一套氣候系統,這是因為在這千萬年的時間里,不斷降臨的大雨使得地面大量的積水,海洋的形成還使得全球的水蒸髮量增加,因此在這千萬年里,地球上降雨頻率極高。
這種獨特的氣候環境為地球上生命的誕生提供了很好的環境條件,也就是因為這場持續千萬年的雨,使得地球上的生命得以誕生。
當時的海洋中并沒有鯨魚和海豚這樣的大型生物,而僅僅是一些生物的小孩子,它們被稱之為原始生命。
這些原始生命通常生活在海底的熱泉口附近,這類地方也被稱之為海底煙囪。
一般來說,火山口周圍環境極為惡劣,如果在活火山的地方就是煉獄,那麼海底熱泉口周圍的環境就是二次煉獄。
這類地方沒有天然光線,溫度極高,而且還有很強的酸性和堿性。
但是盡管這類地方的環境極為惡劣,科學家們卻在這類地方發現了很多生物。
這些小型的、透明的生物對于尋找食物是非常敏感的,只要他們一感覺到有食物的氣味,它們就會立刻朝著食物前進。
它們的頭部有一對無色的觸角,它們是通過這對觸角尋找食物的。
當觸角接觸到食物時,它們就會立刻吞咽食物。
這些生物的壽命通常只有一周左右,它們中的極少數個體可以活上一整個月。
生命在這類惡劣的環境下屹立不倒,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們是可以自行合成食物的。
它們的身體內有一種可以利用水合成食物的菌類,這種菌類通常會隨著食物被吞咽進它們的體內。
這種菌類通常會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然后利用這些營養物質在它們的體內合成食物,這種合成食物的方式又被稱之為光合作用。
這種菌類能夠自行合成食物,因此它們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長時間存活。
事實上,這種菌類是一種細菌,它們被稱之為古細菌,古細菌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它們是地球上第一批誕生的生命,最早出現在地球表面的時間大約是在38億年前。
根據現代科學家的推測,海底煙囪中的高溫物質,像是硫酸這種酸性物質,和生物體內的氨這種堿性物質,它們在一種白色的液體中不斷地與濃度較高的離子反復結合,最終形成了這種可以合成食物的古細菌。
除了在海底煙囪這類地方發現古細菌之外,科學家們還在一些與海底煙囪十分相似的環境中發現了另外一種類似寄生蟲的生物。
這種生物的壽命通常只有幾天,它們并不能自行合成食物,所以它們只能吃古細菌寄生的地方。
這些生物并不能自行運動,只能被動地被水流沖到古細菌寄生的地方。
這類生物的壽命非常短暫,但在大自然的選擇下,它們慢慢地產生了一種新的特殊能力,它們能夠利用食物的氣味尋找食物的位置。
這麼一來,這類生物在寄生的地方就變得更加便捷,它們不需要四處尋找食物,只需要等待食物靠近它們即可。
這類生物的進化并沒有停止下來,它們慢慢地產生了一個口子,這樣一來,它們不再需要靠被動的水流將食物送到嘴邊,而是可以主動地去寄生的地方尋找食物。
這只有口子的生物的壽命相對于之前的生命來說更長了,這樣一來,它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與古細菌進行共生進化,也就是雙向共生。
雙向共生是指兩個生物相互依賴的關系,它們之間不僅可以互相提供生存的條件,還可以互相促進進化。
這類生物只有口子,并且它們也不能自行合成食物,但是它們卻能夠將食物儲存起來,這類生物的壽命相對之前又有所提高,但是這類生物的進化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它們沒有辦法再提高自己的存活能力。
這種具有儲存能力的生物和古細菌相互依賴,古細菌可以利用這類生物將食物儲存起來,而這類生物也可以利用古細菌合成出的剩余食物存活下來,這種互相依賴的關系使得它們的存活時間更長,這樣一來,它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與古細菌進行共生進化,也就是雙向共生。
這種互相依賴的關系使得它們的存活時間更長,也使得它們有了更多的時間與古細菌進行共生進化。
古細菌可以利用這種生物將食物儲存起來,而這種生物也能夠利用古細菌合成出的剩余食物存活。
這種互相依賴的關系使得它們能夠在水中存活更長的時間,雙向共生使得它們的壽命更長,通過與古細菌共生,這種只有口子的生物最終也可以變得可以自行合成食物。
它們可以自行合成食物,并且還可以利用古細菌合成的剩余食物,這種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進化并沒有停下來,在大約38億年前,它們又產生了一種新的功能,那就是可以利用它們自身的RNA將自己的基因傳遞到下一代,這就是RNA世界假說。
它們可以利用自己的RNA將基因傳遞到下一代,這樣一來它們就可以無性繁殖,也就是自我繁殖。
自我繁殖使得它們的數量激增,因此研究發現,這種具有無性繁殖并且自行合成食物的原核生物是地球上第一批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這一發現也證實了在持續千萬年的雨水中,原核生物是在海洋中誕生的。
原核生物可以利用它們自身合成的食物,它們可以無性繁殖,但是它們并沒有細胞膜,這就意味著它們只能在海底熱泉口周圍生活,如果它們脫離了海底熱泉口,那麼它們就會因為缺少食物而無法存活。
然而在38億年前,它們產生了細胞膜,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脫離海底熱泉口,也就意味著它們可以在世界各地自由地生活。
在39億年前,這群具有細胞膜并且具有無性繁殖能力的原核生物誕生了,這就是我們的先祖——細胞。
誕生至今地球上的生物種類非常的繁多,但不得不說,古細菌為地球帶來了第一場生命演變的「開篇大戲」,如果沒有古細菌,那麼地球上也就不會有細胞這種生物。
古細菌利用地底高溫物質和冷海水中的氫離子這兩種非生物物質合成食物,從而將生命轉移到了海洋環境中。
并且在海洋中,古細菌和其他類似寄生蟲的生物經過漫長的共生進化,最終產生了細胞這種具有細胞膜并且可以無性繁殖的生物。
細胞的誕生標志著地球上出現了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同時也意味著生命的范圍擴大了許多,這些細胞在無性繁殖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少新的功能,如能夠自行合成食物和利用自身RNA進行無性繁殖等。
這些新的功能使得細胞的數量激增,它們不斷地產生新的功能,最終產生了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經過無性繁殖產生了許多新的體細胞,但是這些體細胞并不能長時間存活,當它們死去之后,它們的殘骸會分解產生新的體細胞。
這類生物一開始只能在海底熱泉口周圍生活,在持續38億年的演化過程中,它們產生了細胞膜,并通過與古細菌共生進化產生了新的功能,最終研究人員發現,這類生物是地球上第一批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
地球上的第一批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在持續38億年的演化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新的功能,但是它們不能在陸地上生活,還無法擺脫海水的束縛,只能在海洋中自由地游蕩。
在未來的演化過程中,它們會產生更多的新功能,最終演變成可以繁衍后代、適應陸地環境的生物,這就是從古細菌到人類的過程,也是地球上第一批生物從海洋到陸地的側影。
但遺憾的是,35億年前,地球上的最原始生命又經歷了一次大滅絕。
這次大滅絕是由于地球上產生了一些寄生蟲,它們寄生在其他生物的體內,但不提供任何幫助,只會從中吸取養分。
這些寄生蟲的出現打破了地球上的生態平衡,最終導致了一次大滅絕。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