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尚好,拍照,自然少不了。
有些人覺得,想要拍出所謂的「攝影大片」,必須要去風景秀麗的自然保護區,或者名勝古跡里。
其實不然。
只要稍加留意,咱們身邊的一些看似普通的場景,也能拍攝出很不錯的照片呢!
侍墨姑娘,今天給您分享的,是一組粉絲用心拍攝的照片。
有些美景,真的就在身邊。您需要的,是善于發現。
也歡迎您把照片上傳到評論區,分享交流拍攝經驗。
圖1▲
上圖這張照片,來自于粉絲「旅行專用地圖」。
粉絲留言:求老師點評。
這張照片我一打眼的第一反應是,這張照片拍得真好。三分法構圖沒毛病,就是左邊的這個柱子,視覺重量有點「沉」。
如果換作是我拍,我必然會采用三分法構圖,只是會弱化柱子的畫面占比,讓跑步的人影更醒目一些。
參考示例圖2,二次構圖之后的效果。
圖2▲
不過呢,話又說回來,圖1這麼拍也不能算是有問題。
攝影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并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答案。
同一個場景,換做不同的人拍,思路不一樣,拍攝出的畫面當然也就不同。
求同存異,拓展拍攝思路,在同一個場景,拍攝出不同的畫面,才是攝影愛好者應該做的事情。
圖3▲
上圖這張照片,來自于粉絲「平凡如我ID」。
粉絲留言:杭州湘湖,不過當天天灰蒙蒙的,藍天是P的。
有水的地方水汽就重,陰天下雨很常見,陽光明媚并不常見。
所以P圖尚無不可,只要效果夠自然就行。
照片中的主要問題是:
1、攝影主體有點小,作為陪體的綠植比石橋還醒目;
2、左側的綠植畫面占比有些大,右邊綠植較少,所以看上去,左側的視覺重量偏沉了一些。
圖4▲
很多旅游景點都有固定的拍攝機位,拍攝角度都是固定的,比如說昨天發的梵凈山。換機位拍攝是不可能的,因為往前一點或者是往后一點,都有可能踏入深淵。
拍攝機位不能變,就意味著拍攝角度是固定的。這個時候,能改變照片效果的,除了不可控制的天氣情況,就是可以人為控制的光圈、快門速度和焦距了。
如果拍攝機位距離主體比較近,而我們又需要展示出石橋的全貌,那就有必要上廣角鏡頭了。
參考示例圖4,利用廣角鏡頭的畸變效果,把石橋「濃縮」進照片里。
圖5▲
如果是隔著湖水拍攝對岸的景致,建議換成長焦鏡頭。
因為拍攝距離比較遠,如果使用廣角或者中焦段的鏡頭,甚至是用手機來拍,可能攝影主體就太小了。
要是近處再有一些綠植,因為近大遠小的透視關系,綠植反倒會顯得比攝影主體還大——攝影陪體就喧賓奪主了。
圖3這張照片就是這個情況,綠植比橋還醒目。
所以,最好是能換成長焦來拍,不把近處的綠植納入到畫面中,還能把主體拍得更大一些,更醒目一些。參考示例圖5的效果。
圖6▲
攝影構圖技巧,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在運用構圖技巧拍照的時候,你會同時兼顧畫面視覺重量的平衡嗎?
只考慮構圖,而忽視平衡視覺重量,這也是很多攝影新手都會犯的錯誤。
比如說,圖3就是左邊的樹比右邊的樹畫面占比更大,所以,視覺重量看上去會更沉。
圖7▲
而隔著水面拍攝對岸的風景呢,因為有倒影的關系,水面景物的視覺重量會 × 2。
就算是水面的倒影比較模糊,只要有影子在,視覺重量也會加重的。
所以,我們在構圖的時候,一定要優先安排好視覺重量比較「沉」的景物。
比如說,示例圖6中,視覺重量最沉的就是這個亭子;
而且,因為有了水面倒影的關系,這個亭子的視覺重量會×2。
參考示例圖7,侍墨標出來的輔助線。
所以,如果只有一個景物「最沉」,那就盡量把它往中間放,1/3的位置也行。
圖8▲
如果,實際重量比較「沉」的景物不止一個,那麼我們就可以用對稱構圖的方式,把視覺重量偏「沉」,畫面占比比較大的景物,往兩邊放。
參考示例圖8,同樣是因為有了水面倒影的加持,所以在采用對稱構圖的同時,也可以疊加對角線構圖了。
畫面左右兩邊的景物,視覺重量也大約相等。
圖9▲
上圖這張照片,來自于粉絲「qinfei9988」。
粉絲留言:請教老師,這張照片前景可以嗎?謝謝!
這張照片,用紅色的花朵作為前景,來襯托城市宏偉的建筑集群,拍攝思路值得肯定;
不過,拍攝紅色的花朵,很容易出現「飽和度溢出」的現象,這張照片里就是,紅色的花朵連成一大片了……前景中的紅色太飽滿了。
圖10▲
鑒于這張照片的攝影主體是背景中的建筑集群,所以侍墨的建議是,把鏡頭往前推一些——手機變焦,單反更換長焦,或者是把往前挪一點機位,讓前進中的紅花少一點,讓背景中的建筑集群大一點。
參考示例圖10,二次構圖后的效果。
圖11▲
我們在日常拍攝花朵的時候,紅色和黃色的花朵是最不容易拍的。
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紅色和黃色的飽和度太容易溢出了,參考示例圖11的效果。
色彩如果溢出,就會失去明暗的過渡,所有花瓣都是一個顏色的,看上去就是「一片式」的了,哪里還有光影效果啊……
這也是讓很多攝影新手撓頭的地方。
圖12▲
因此,我們在拍攝紅色和黃色的花朵時,要適當地降低曝光補償,或者在測光的時候,讓照片稍微欠曝一點點。然后在后期修圖的時候,再對色彩進行適當地調整。
參考示例圖12,想把花瓣拍攝出層次感,就要嚴格控制曝光量。
類似的情況還有,秋天拍攝的紅葉和黃葉——也很容易飽和度過高。
圖13▲
如果是想用紅色的植物作為前景,來襯托背景中的景物,那就盡量減少前景的畫面占比吧!
畢竟測光和對焦點都要優先考慮攝影主體,紅色和黃色的植物作為攝影陪體,很難保證不會飽和度溢出。
如果色彩的飽和度過高,為了降低前景「一片式」的效果,我們最好是減少前景中的畫面占比。
所以,考慮采用長焦鏡頭來拍攝吧!
參考示例圖13,讓紅葉少一點,弱化顏色溢出的效果。
圖14▲
上圖這張照片,來自于粉絲「刑浩氣F5」。
這張照片里的風景還是蠻不錯的,用三分法構圖也說得過去。就是拍攝時的光線太硬了……這個大頂光,天空不算藍,樹木的影子只是淺淺的一團。
有可能的話,侍墨建議換個光線柔和的時間段拍。
圖15▲
夏天到了,綠樹多。
所以拍攝青草綠樹的機會也就多了起來。
用三分法構圖拍攝草地上的幾棵樹,屬于攝影小品。
需要注意的,是拍攝時的光線。
大中午拍照,光線最強,樹木的影子都在腳下,只是小小的一團;不如把拍攝的時間調整成早晨或者傍晚,日出或日落前的1小時。
這個時間段的光線比較柔和,太陽距離地面比較低,夾角小,樹木的影子也會比較長一些。樹冠邊緣會你們上一層淡淡的暖黃色,參考示例圖15,拍攝效果會更好看。